企业参与团标制定,首要的是选对“团体”

时间:2022-10-19


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“团体标准”。根据最新数据显示:

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 

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,共有6740家社会团体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注册。社会团体在平台共计公布43336项团体标准。

从国民经济行业划分来看,社会团体公布团体标准涵盖了19个国民经济行业分类(共20个国民经济行业分类),其中团体标准数量最多的为制造业类,共16972项,占团体标准总数的39.16%,其次是农、林、牧、渔业类,建筑业类等行业。

团体标准每周的数据都在增长,新兴团体标准不断涌现,“团体标准”已经成为标准化领域高关注度的话题。越来越多的企业都积极地参与到团体标准的制定和推广等活动中。企业如何参与团体标准制定?

 

给大家推荐一个公式:专业+团体+新+推广=好团标

在这个公式当中,“团体”是一个核心要素。企业参与团体标准制定,首要的是要选择一个适合的“团体”。
具体来讲要从三个维度衡量,企业怎么去选择合适的团体。

 

这个公式包括四个要素


1要素是“专业”

要有一支专业的队伍,包括具体团体标准所涉及领域的专业队伍和专业的标准化团队。这是技术、产品领域和标准化服务领域这两个“专业”属性。

2个要素是要有“团体”

这里的“团体”代表着有一定范围的标准使用者,这个团体有一定的自律性,能够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遵循。

3个要素就是“新”

除了前面所提到的“四新”,更重要的是针对新的、跨界的标准化对象,这些标准化对象有切实的关注点、焦点。

4个要素,是好的推广

包括借助多元媒介进行推广。比如说新媒体、网络、以及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采信力量。通过各种方式,推动、拉动、牵动、带动,让团体标准“动”起来。

image.png 

首先,要看“团体”的组织目标是否切合企业发展的需要,即团体是否有意愿通过制定相关的团体标准实现社会价值。不同的团体有着创建初心确定的基本宗旨。
比如,学会一般以推广专业技术作为主要目标;商会常常以推广会员企业的产品、服务为主要宗旨;协会主要针对于某一特定应用场景进行针对性的推广和交流。企业要参与制定团体标准,其目的是什么?如果是为了推广产品和服务,建议选择商会作为主要的受众团体;如果希望通过技术牵动产品和服务,那么建议选择专业性的学会;如果想在具体应用场景中提供某种技术解决方案,那么优先选择相应的协会组织。


其次,企业一定要关注到团体内相关会员的共同期望,即是否能够找到供应链、产业链中的合作伙伴。分析企业参与团体标准制定的目的一般有两个:一是切实地通过标准,实现企业的产品或技术在产业链中的定位;二是为了借标准影响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,进而获得市场空间。因此,企业在选择团体的时候,要根据团体自身特点和同类企业共同诉求去选择。如果企业想在技术上获得认可,应该选择某一专业性学会;如果要想在企业同类企业当中获得支持、信任,应该选择某领域的商会;如果企业想展现某一种差异性的解决方案,应该选择不同场景的协会。当然,企业可以选择参与多个团体标准的制定。


第三,也是最重要的维度,企业所参与的标准一定要实现某一方面的社会价值,即在市场上是否由有真正的需求。对于团体标准来讲,它的社会价值一方面要通过相应团体的推广活动实现快速放大,一方面更要考虑标准内容的实质性作用,对社会产品的供给、对技术的提升、对于供应链上下游的协调等是否有相应的“最佳秩序”作用。如果有市场,就实现了企业所寄予希望的“通过标准衍生出社会影响力和市场效益回报”。在标准形成和推广过程中,企业可以通过参与,实现技术的共享和交流、同行横向的协调和沟通、客户纵向领域的自我定位,获得更多的技术思想和技术资源,通过“标准”完成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定位。 


团体标准是一个良好的载体。建议企业应该抓住先发优势,加快自己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的转化。通过标准化释放作用,实现企业在市场上的有利占位。

 

 

( 来源:公众号西安融军通用标准化研究院 、公众号标准技术创新平台)

 

 


版权所有